其他

学界观察|台湾南北差异的实证研究(二)

2016-10-20 原创 朱磊 等 九州学津






    台湾经济南北差异的形成原因:一是自然地理和历史因素。南部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重要海港,占据了台湾经济发展初期农业和工业迅速发展的优势,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自然地理因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下降,南北部地区的相对优劣势发生逆转。丰富的资金、高阶人才使北部在高科技和服务业的带动下快速发展并超越了南部。二是国际环境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台湾也成为国际产业分工链中的一环。北部的产业布局由于契合全球产业链而大幅受益,因此拉开了差距。三是制度政策因素。台湾当局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对北部有明显的政策倾斜,后期虽进行修正但效果有限。南部民进党执政县市擅长选举和政治斗争,对经济常常不在行,延误了南部经济转型和发展。四是人力资本因素。南北部人力优劣势在上世纪60-70年代逐渐逆转,呈现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南部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使其经济趋弱形成恶性循环。

南北经济差距影响台湾政治、社会以及两岸关系等各个领域。政治方面,由于经济上的差距使南部民众对国民党当局的成见加深,而将希望寄托在民进党身上。两岸方面,在民进党的恶意扭曲下,南部民众对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的诸多成果不认可,这使大陆惠台政策在南部的推广以及争取南部“民心”的工作遇到阻力。

台湾社会也存在南北差异,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人口方面,北部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年轻人较多;南部人口数量少,密度小,老龄化严重。族群方面,北部集中了较多的外省人;南部绝大多数是闽南人。社会福利方面,北部经费充裕,社会教育、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南部经费短缺,社会教育、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文化方面,北部高校多、师资力量雄厚、知识水平较高、科技人才流入;南部高校相对少、师资力量有限、知识水平较低、科技人才流出。收入分配方面,北部人均收入水平高、高收入阶层比重大、高素质劳动力较多、家庭平均收入水平较高;南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高收入阶层比重小、高素质劳动力较少、家庭平均收入水平较低。

台湾社会南北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三方面因素:经济层面,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对人口等生产要素会有聚集作用,社会福利与教育文化水平也会更高,进而收入水平增加,形成良性循环。北部作为台湾的政治经济中心,不断对岛内其它地区产生“磁吸效应”,使其在人才、资金、市场规模等方面明显比南部具有优势。台湾北部,尤其是台北作为中心城市对台湾其他地区就是在经济磁吸效应下,发展出与南部不同的社会文化。政治层面,台湾各地为应对冷战时期的战略需求被赋予不同的角色。台北作为美军顾问团驻扎地,是统领整合全台情资、物资与金流的中心;台中是主要空军基地,兼任美国官兵在东南亚的临时休憩中心;台南为美军主要核弹存放区与战争所需工业技术育成中心;高雄则是重要物资转运商港、军港与重工业基地。这些区域角色分配成了今日台湾各个不同城市与地区的发展原型。社会层面,北部人冷漠、理性、先进、富裕、文明、开放;南部人热情、感性、落后、贫乏、草根、本土。这反映了台湾南北社会发展进程的阶段不同。从传统社会转化为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器物层次的现代化最容易;制度层次的现代化较难,但是可以有相对现代化社会的典范参考、模仿、移植;然而思想(行为)层次最为困难。就思想行为层次而言,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情感取向”的,现代社会是“情感中立”的;社会关系方面,前者讲究“继承”或“关系取向”,后者则偏重“努力”与“成就取向”;执法方面,前者是“特殊取向”,是非准则可以因人而异,后者强调“普遍取向”,一视同仁,不容许特权或特例存在。一个传统的社会也会有某些现代化的发展,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也会保留部分传统的面貌,但程度的差别仍会对社会特征与民众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与结果。台湾北部的社会状态可能也是南部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

台湾社会南北差异问题逐渐发酵,对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加剧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版图。北部经济发展程度高,社会多元化,现代化程度高,中产阶级居多,投票行为较为理性。南部经济落后,劳工阶层为主导,传统性强,草根性强,易于社会动员,抗争性强,较倾向民进党。“泛蓝”阵营在北部地区占有优势,在南部地区支持力量较弱;“泛绿”阵营在南部地区占有较大优势,而在北部地区相对较弱。但就正相关程度而言,“泛绿”与“泛蓝”阵营在北部的差距相对较小,“泛蓝”阵营在南部与“泛绿”阵营的差距则较大,从而南北因素在整体上“泛绿”阵营相对处于优势。二是制约国、民两党推出积极的大陆经贸政策。国民党当局在处理两岸关系政策时,不断受到南部因素的牵制与影响,放慢两岸经贸政策的调整步伐。而民进党在处理两岸问题上,也一直受到“南部情结”因素的影响,不敢积极主动调整大陆政策,避免引起南部绿营民众的反对。“南北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压缩了国、民两党尤其是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空间。三是影响台湾岛内各种政治选举。南部地区民众以闽南人为主,对国民党的不满情绪较北部高,更倾向支持本土性更强的民进党。特别是在民进党的族群意识动员下,南部民众有进一步排斥“泛蓝”与继续向民进党靠拢的趋势。在地方性的选举中,北部与南部民众的投票行为差异并不大,但在重大单一选举中,南部民众支持民进党的倾向与对选举的影响更为明显。

台湾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南北差异。同一个文化区内,民众的语言、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及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呈现出一种特定的区域文化性格。台湾文化是以闽南文化为主体的区域文化,因深受外来文化影响,当前呈现出中华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并存的基本格局,表现为开放与保守、刚硬与脆弱并存的矛盾性群体性格。台湾南北部地区相比较而言,南部地区保留了更多的传统文化景观、民俗习惯及本土语言习俗,北部地区则拥有更多的现代文化资源。从区域文化性格角度上看,北部人理性、精细、开放,法治观念更强,更富有国际视野,南部人则相对热情、感性、更重视本土、更注重个人观感,草根精神较强,政治认同上拥有更强的“台湾主体意识”。形成岛内南北文化差异的原因既包括南北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差异,也与台湾各级行政机构实施的文化政策密切相连。主张“台独”理念的民进党在南部地区长期执政,其“去中国化”政策对南部地区民众影响更大,形塑了南部民众更强的“本土意识”。台北市、台南市街道命名的差异性中可窥见南北地区文化政策的差异与影响。

岛内南北文化差异产生复杂影响:一方面南部民众政治文化性格的不成熟制约了台湾社会的顺利转型,另一方面南北民众区域性格的差异,如南部民众更感性、更强调感恩的群体性格特点,为完善两岸政策、扩大两岸合作红利惠及面提供重要思路。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台湾南部地区保留更为完善的传统文化为台湾现代化转型提供了鲜活的文化要素,也为台湾文创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素材。从南部嘉义乡村走向国际的台湾“电音三太子”就通过将传统阵头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新文化现象。

为检验以上分析,本书作者作为课题组成员2011年第一次以台湾经济南北差距为主题赴台进行了田野调查,拜访了20余家单位,访谈200余人,遍及士农工商各阶层,在岛内进行问卷调查并举办岛内专题座谈会,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民意调查资料,用以对台湾南北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差异做全面考察和研究。2014年课题组成员又再次入岛对大陆企业在台湾南北的投资状况进行调研,获得补充性资料。利用这些一手调研资料,课题组对上述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一是台湾南北民众基本认同南北差距问题的存在,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认为问题已经较严重,需要得到重视。对于南北差距的表现,房价、就业机会、薪资水平、福利待遇、政党倾向等方面的差距得到普遍认同,但对于家庭财富、生活水平的差距并未得到一致看法。二是对南北差距的成因有较大分歧。虽然普遍认同国民党当局政策上“重北轻南”,并且政策因素是造成南北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北部各界认为其他客观因素比如地理因素、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也是重要原因,而南部基本认为“政府”应负主要责任。三是虽然普遍认为国民党或民进党执政,对改善台湾南北差距的作用十分有限,但多认可民进党执政更有利于南部发展,这既解释了民进党在南部的高民意支持度,也显示南北差距议题对台湾政治有一定影响。四是在两岸关系方面,调查发现台湾民众对于ECFA基本还是抱持积极看好的态度,但多数被采访者不了解或不认为农产品采购使台湾南部民众受益,南部农民、中小企业还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显示当前对台经济工作还需要更细致、更准确地把握岛内实际情况,要更落到实处。希望本书研究成果能有益于对台经济工作更好推动。(待续)



成果简况

台湾研究系列之

《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域结构——对台湾南北差异的实证研究》

朱 磊、熊俊莉、刘世洋、谢楠 著




出版信息

出版单位|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印张|15.25

印刷|北京九州迅驰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书号|ISBN 978-7-5108-4390-7

定价|46.00元




者简介

朱磊:男,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已出版8部著作,包括:《台湾产业与金融研究》等专著4部,合著2部,主编2部。国家核心学术期刊CSSCI发表论文30篇,时政论文300余篇,中国台湾网专栏专家。主持或参与《中国共产党对台方略研究》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项目14项。

   熊俊莉:女,35岁,福建建瓯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台湾经济,两岸经贸,科技产业。研究成果:参与多项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研究,在各类期刊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

刘世洋:男,山东沂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台湾政局、国民党、两岸政治关系。参与多项社科基金及国台办课题、编著《国共两党关系90年图鉴》等。

谢楠:男,江西吉安人,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两岸关系、两岸社会经济与社会文化。研究成果:先后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在各类期刊杂志发表文章20余篇。




出版成果图片

封面

内文1

内文2

前勒口学者简介与照片

后勒口学者简介与照片





 学术出版|关注咨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长按关注|九州学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